“彼之砒霜,吾之蜜糖。”金融危機當頭,眾多行業陷入窘困,保險箱行業卻等到了機會。當越來越多的歐美家庭選擇把財物鎖進自家保險箱時,國內的保險箱生產企業則笑納著紛至沓來的外貿訂單。
危機中有商機
2008年12月24日,記者趕到寧波永發集團時,該公司營銷總經理熊本奎與來自美國的客戶剛談妥一筆10個集裝箱的業務。在這之前,他簽下了美國三大保險箱經銷商之一STACKON公司的一份高達3900萬美元的大單。
“訂單大幅增加始于五六月份,到八月份達到高峰。”熊本奎告訴記者,剛開始,他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導致訂單大幅增加,于是他去了趟美國。在當地報紙上,他找到了原因:金融危機導致美國金融業遭受重創,不少當地商業銀行陷入危機,儲戶們擔心自己在銀行的存款得不到保障,開始購買保險箱,在家中存放現金。
除此之外,國內居民對于保險箱行業認知度的提高也催生了市場需求。寧波大榭開發區保險箱(柜)行業協會秘書長黃偉明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說,保險箱一直都是冷門商品,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保險箱多被擺放在銀行、珠寶店、公司財務室等場所,用于存放大額現金、賬單、印章、支票、珠寶等貴重物品。而如今,越來越多的家庭用它存放一些私人貴重物品。
為此,作為國內唯一一家保險箱(柜)行業協會——寧波大榭開發區保險箱(柜)行業協會進行過一項調查:近年來,保險箱市場范圍已從原來的政府、部隊、銀行等部門逐漸擴展到家庭及個人,成為家居生活的必需品,并進入商務禮品市場,“送禮送安全”的送禮新概念在深圳、北京、上海等地悄然成形。
熱銷中有隱憂
“從協會掌握的情況來看,除個別企業增長在25%左右外,2008年寧波保險箱行業總體增長為15%左右,并沒有像外界所說的增長30%-40%。”2008年12月24日,記者見到黃偉明時,他正好送走參加會議的最后一批客人。
此前一天,保管箱UL認證推介暨技術交流會在寧波召開。在本次會議上,來自中國安防行業協會、全國安全防范報警系統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公安部安全與警用電子產品質量檢測中心等機構的專家在會上呼吁,應加快推進我國保險箱(柜)產業標準化建設的步伐,盡早實施防盜保險箱(柜)標準合并與實施分等分級的國家標準。
目前,中國從事保險箱(柜)生產的企業1000余家,年產值約60億元,幾乎所有的企業都涉足保管箱生產,保管箱產量約占整個行業生產總量的90%左右,出口約占85%左右。
“嚴格地說,大多數保險箱其實是保管箱,并不具備防盜功能。”黃偉明告訴記者,由于保險箱(柜)產業在我國還處于發展初期,除了現存防盜保險箱(柜)的標準之外,我國并沒有專門針對保管箱的行業標準。在保險箱(柜)市場,部分企業把按照企業標準生產的保管箱描述成具有安全防范功能的“防盜保險柜”和“防盜保險箱”產品,造成消費者錯把低標準的保管箱當作了具有防盜性能的保險箱(柜),嚴重影響了保險箱(柜)行業的信譽,制約了行業健康有序的發展。
他說,由于缺乏保管箱區別于防盜保險箱(柜)的標準依據,因此企業都是按照各自的標準進行生產。作為歷史遺留的邊緣性產品,保管箱既被承認是可以流通的商品又缺乏標準規范的問題便漸漸浮出水面。隨著保險箱3C認證的實施,保管箱標準化的制訂已迫在眉睫。
“金融危機終究會過去的,制約保險箱行業發展的瓶頸卻未消除。”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黃偉明并不掩飾對于未來的擔憂。
他說,從2007年7月開始,保險箱出口退稅率下調8%,而擴大內需政策調高出口退稅稅率時,保險箱(柜)作為鐵容器制品并未作相應調整。另外,在去年上半年,隨著生產保險箱的主要原料鋼材價格上漲,原料總成本上漲幅度達到20%,包裝費用上漲25%,勞動力成本上漲10%,運費也有所上漲。加上匯率變動的沖擊,如果沒有這一次的金融危機帶來的商機,不少企業早就破產倒閉了。
寧波市經委綜合調研處處長莊世勇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同樣認為,寧波雖然是國內最大的保險箱生產基地,但從自主品牌、技術研發等方面來看,擁有國際市場價格話語權的企業還寥寥無幾,保險箱企業要居安思危,抓住這個難得的時機加快結構調整。 |